在西藏,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一代宗师》里面讲过武学的三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看电影的时候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同时也一知半解。

这次去西藏旅行,虽然只有短短一周,但是却目睹了不少人事风景。有趣的是,我正好可以通过自己、天地、众生这三个角度来纪念这次旅行。

见自己

我在2020年疫情隔离的时候有幸读了德宝法师的一本书《观呼吸:平静的第一堂课》。从里面,我第一次学到了“正念”这个概念:

我们通常并没有真正看清楚眼前的事物,而是透过思维与概念的有色眼镜去看待生命,并且误以为那些心灵的对象是真实的。我们深陷于这个无尽的思维之流中,而实相则不经意地从我们身旁溜过。我们总是无休止地追求欢乐与满足,努力逃避痛苦和不愉快。我们耗费所有精力,试图让自己感觉更好,以掩饰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与此同时,真实经验的世界则悄悄从我们身边溜走。在内观禅修中,我们训练自己忽略经常想追求舒适的冲动,而以探究实相取而代之。讽刺的是,唯有当你停止追求平静,真正的平静才会来临。

在西藏的旅行中,有三日是在库拉岗日雪山下徒步。高原反应和山中的罡风令我头疼难忍,但是借助“正念”的练习,我却感受到久违的快乐和平静。我第一次如此细微地观察走路这件事:磨脚的登山鞋、背包的负重、腹中的饥饿感、眼前耀眼的雪山、耳边呼呼的风声、以及要命的头疼,这些知觉就像鱼儿一样在我的身体里游来游去,升腾又湮灭。当我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观察并接纳这些感受的时候,竟感到无比的自由。我不再受情绪的奴役,做回自己身体的主人。

见天地

斯宾诺莎的“上帝”

爱因斯坦曾经写过一篇短文《The World As I See It》来阐明自己的宗教观:

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接近我们的心灵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的宗教感情的人。

所以,爱因斯坦并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他所敬仰的是这个世界背后暗中运行的科学与秩序,是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言的理性的、逻辑的“上帝”。

当我在喜马拉雅山脉脚下经过岿然不动的雪山、湖泊和冰川,似乎也体会到了斯宾诺莎的“上帝”所持的秘而不宣的力量。

见众生

在参观大昭寺的时候,讲解员说了一句,“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希望哪天也能像历史上的煌煌伟人一样、真正见到众生!